logo-with-text
掌握台日新鮮單品好物 隨時推給你!立即追蹤

起司粉除了跟披薩、義大利麵是絕配,還有哪些美味的料理用法?

起司粉除了跟披薩、義大利麵是絕配,還有哪些美味的料理用法?
Kitchen By Kitchen By
起司粉除了跟披薩、義大利麵是絕配,還有哪些美味的料理用法?
起司粉除了跟披薩、義大利麵是絕配,還有哪些美味的料理用法?

到披薩店或義大利麵餐廳用餐時,可能都會看見有一瓶起司粉擺放在桌上,讓客人可以依據想要的口味自由添加,只要撒上了起司粉,就能聞到更濃郁的起司香氣,還能嚐到更豐富多變的鹹香味,而且起司粉也算是很容易購得的食材之一。現在就來看看經常被用在披薩、義大利麵上的起司粉,還可以運用在哪些料理中吧!

icook-logo
icook-logo

愛料理站上的「起司粉」相關食譜

享用披薩或義大利麵時,撒上適量起司粉可以幫料理增香、增味,但除了用在這兩種美食上,還可以搭配哪些料理呢?其實用起司搭配馬鈴薯是真的很合喔!只要將馬鈴薯煮熟並用各種調味料做調味,例如可使用蒜末、胡椒粉、鹽、迷迭香等調味食材,最後再撒上起司粉,唰嘴的起司馬鈴薯就完成了。

icook-logo

icook-logo
icook-logo

其他適合搭配起司粉的料理,還有同樣屬於義式料理的燉飯與茄汁肉丸,或是用來製作各種焗烤料理也很適合,例如焗烤蘑菇等。燉飯需在最後一個料理步驟加入起司粉拌勻,茄汁肉丸則是在擺盤後撒上適量起司粉即可,但焗烤蘑菇的起司粉用法就不太一樣喔!詳細做法可參考下方食譜。

icook-logo

icook-logo
icook-logo

起司粉除了可以用在烹飪料理中,也可以用來製作烘焙點心!接下來就要分享幾道使用起司粉的烘焙食譜,一起來做又香又好吃的多種鹹點吧!要分享的食譜包含口感軟Q的起司麻糬球、沾滿起司粉的起司麵包、以及香香酥酥又帶有一點微辣感的胡椒起司餅乾~

icook-logo

icook-logo
icook-logo

把MUJI無印良品的「尼龍網眼縱橫兩用筆袋」當作收納小物的包包使用,實在是太方便了!

把MUJI無印良品的「尼龍網眼縱橫兩用筆袋」當作收納小物的包包使用,實在是太方便了!
把無印良品的「尼龍網眼縱橫兩用筆袋」當作收納小物的包包使用,實在是太方便了!
把MUJI無印良品的「尼龍網眼縱橫兩用筆袋」當作收納小物的包包使用,實在是太方便了!

我喜歡攜帶各種小物的收納包,也擁有不少類似的包包。我試過各種形狀的小袋子和抽繩袋,但當背的是直向背包或托特包時,總覺得有些物品不太好拿出來。

將筆袋當作便攜包來使用

無印良品「尼龍網眼縱橫兩用筆袋」 790 日圓(含稅)

就在這時,我偶然在無印良品看到了一款「尼龍網眼縱橫兩用筆袋」。

這款商品自上市以來我就很感興趣,但一直沒有試過,因為我並不常攜帶文具。不過有一天我突然想著如果把它當作一般的小物收納包來使用的話,說不定會很不錯?

這是與 mont-bell 的「Travel Umbrella 50 輕量雨傘」並排放置的樣子

這款筆袋有兩種尺寸,我選擇的是約直徑 7.5 × 高度 17.7 公分的型號。

另外還有一款,約直徑 6.5×高度 20.7 公分,直徑稍小但高度比較高,根據所需放入的物品和用途來選擇很實用。

顏色有灰色、象牙色、黑色和粉色四種,所有顏色都是網狀材質,所以能一眼就看到裡面放了什麼,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優點。

直立型的優點真不少

這款筆袋的結構與一般的筒狀包和便攜包有所不同,正如名稱所示,縱向與橫向皆可使用。

具有橫向開合的拉鍊和直向開合的拉鍊。

我日常攜帶的物品中,像是梳子、護手霜、唇膏等直立式形狀的物品其實挺多的,這樣的設計能有效地收納,真是太棒了。

與橫向放置時相比,不會重疊,所以需要的物品更容易拿取。

此外,由於直立型的設計,即使放進深度較大的包包,如背包、托特包或水桶型包包,也不會被埋沒。

這款包的底部有著穩固的結構,能夠站著,這樣就不需要擔心放在包包底部後找不到它了。

此外,筆袋的上方還有一個提手,讓你能輕鬆拿取!原來直立型小網袋有這麼多優點。

筆袋本身非常輕便,即使裝入物品,也不會成為負擔,這一點也非常實用。

化妝品、化妝刷的收納也很適合

我自己用它當作收納小物的包包,但它的用途還很多樣。

如果將提手部分折回來,扣上鈕扣還能當作站立式筒架來使用!

我覺得它不僅適合作為文具的收納,化妝品和化妝刷的收納也非常不錯

即使髒了也容易擦拭,而且由於是網狀材質,通氣性也很好,平時當作收納包使用,旅行或出差時也可以直接拿去用,實在是太方便了。

一開始我並未把它當作便攜包來考慮,但實際使用後,發現它的多功能性超出預期,無論是收納還是攜帶,都非常好用。

這款「尼龍網眼縱橫兩用筆袋」未來還有很多用途可發掘呢!

延伸閱讀

◎本文經 Roomie 日文版 授權刊登,原文發表於此,作者為小池田。

本文初稿使用 AI 翻譯。